您当前的位置 :主页 > 旅游信息
  • 嘉陵区自然生态良好农业基础厚实地方特产丰富
    时间:2023-06-20 05:30

      這是一段跨越山河的深厚友情。嘉陵江畔,以江為名的嘉陵區和素有「海山仙子國」之稱的浙江臨海市雖相隔千裏卻心意相通。2021年4月,跟著新一輪東西部協作的推進,嘉陵區與臨海市結對協作,兩地幹部群眾跨越千裏之遙,共同書寫著東西部協作的時代答卷。
      
      工業協作 成果傑出6月8日,在坐落嘉陵區大通鎮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,幾幢兩色相間的高大修建矗立在公路旁,工人們正在各自施工點位有序作業。
      
      「每天平均有近50名工人施工,修建主體結構基本完工,現在已完結總工程量的80%左右,預計本年8月全面竣工。」施工方南充市嘉陵興瑞建造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羅丹說。
      
      據悉,嘉陵區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建造項目(大通鎮)是東西部協作項目中,單體最大的跨年工業項目,總出資近5000萬元,其中,東西部協作資金為2720萬元。
      
      該項目規劃建造用地面積為2萬余平方米,新建冷鏈運儲中心10937平方米,對果品日清洗、日分選才能300噸;新建農產品初加工中心4060平方米,裝置智能溫控烘幹設備,每日烘幹才能200噸;新建農業科技服務中心1569平方米,展開農產品電商大數據標準化建造,有用整合該區農業資源;新建農機服務中心920平方米,首要放置旋耕、播種、施肥、植保、收割和無人機等專業化農機設備,預計新增年作業面積1.85萬畝。
      
      「項目運營後,可經過收取冷鏈烘幹費用、展開農機作業服務、農資出售等方式,每年完成經濟效益200萬元以上。」據南充市嘉陵農業出資開發有限公司項目部部長張遠航介紹,該項目能夠有用處理鮮活農產品運儲、加工難題,有用補齊嘉陵區現代農業展開的短板。
      
      此外,該項目對鄉村復興具有推進作用,農戶可經過土地流通、入股分紅等方式完成增收。據嘉陵區相關負責人介紹,該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堅持就地就近用工,提供固定作業崗位30個,將定時對周邊群眾展開農業技術訓練。
      
      嘉臨兩地堅持把強化工業協作作為推進協作的要害舉動,聚集轎車汽配、化工輕紡等支柱工業,推進浙川東西部工業園竣工投用,自動承接東部工業搬運,促進實維儀器、超億消防等8家企業落戶嘉陵。
      
      據了解,2023年,嘉臨兩地將要點環繞轎車汽配、油氣化工、食品飲料、絲紡服裝、電子信息、高端配備製作、生物醫藥等工業深化協作,憑借嘉陵新能源轎車特征小鎮、浙川東西部協作工業園等平臺,繼續深化轎車汽配、科研孵化等領域互利協作,引導東部高精尖特企業出資嘉陵,引進落實一批重大工業項目,進一步延鏈、補鏈、強鏈。此外,環繞國家現代農業工業園建造,加速推進嘉陵區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、嘉陵區凍幹生產線等協作項目,加速補齊農業工業鏈短板。
      
      消費幫扶 助力增收消費幫扶是東西部協作的重要內容,也是書寫兩地攜手共進的一篇大文章。自嘉陵區與臨海市正式建立結對關系,展開新一輪東西部協作以來,在兩地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下,臨海市與嘉陵區的消費幫扶作業取得了豐碩成果。2022年,臨海方面幫助嘉陵出售的農特產品金額達1.4億元,2023年,消費幫扶作業在既有根底上乘風破浪,翻開簇新華章。
      
      嘉陵區自然生態良好,農業根底紮實,當地特產豐厚,被譽為「中國桑茶之鄉」「中國蠶絲被之鄉」,臨海市坐落東部沿海區域,消費市場大、優勢強,對優質農特產品有著旺盛的需求,怎麽完成優勢同享、互補共贏,讓嘉陵優質農特產品「走進」臨海百姓家,是兩地在東西部協作作業中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。
      
      近來,臨海市消費幫扶作業組一行到嘉陵區對接2023年消費幫扶作業。期間,該作業組先後到銀海絲綢、順成紡織、尚好桑茶、綠盛農業等企業調查,與各企業就工會消費幫扶禮包產品選收購進行溝通。
      
      上一年8月,臨海市商務局、臨海市總工會與南充銀海絲綢有限公司簽約收購蠶絲被1.5萬床,價值750萬元。本年,雙方再次「牽手」,該作業組在調查時,就選品、供貨等事宜與銀海絲綢進行了初步對接。
      
      據了解,依照浙江省東西部協作相關規定,各級工會組織在發放職工節日慰問品時,每人發放價值500元的對口協作區域的特征產品。結對以來,臨海方面集中收購工會消費幫扶禮包2500余萬元。
      
      「消費禮包」只是臨海市和嘉陵區共同推進消費協作作業走深走實的一個縮影。為把消費幫扶打造成為東西部協作「金手刺」,兩地依托嘉陵特征資源,憑借浙江市場優勢,多措並舉打出消費幫扶「組合拳」,全力推進「嘉物入臨」,采納了組成「產銷聯盟」、精選「消費禮包」、實施「雙線運轉」三招,打通西部農特產品出售途徑,敞開東西部消費協作直通車。此外,在浙江省級高品質步行街——臨海紫陽古街設立臨海嘉陵東西部協作消費專館,展開直銷活動,聯合阿裏巴巴展開直播帶貨。
      
      2021年以來,臨海方面幫助嘉陵出售農特產品金額近3億元,尚好桑茶、銀海絲綢等「嘉陵造」產品在臨海的知名度、美譽度不斷提升。下一步,兩地將繼續深化消費協作,推進更多嘉陵農特產品走出四川,走向浙江。
      
      人才溝通 繼續深化2022年9月,乘著東西部人才協作的「東風」,嘉陵區大通小學教師陳秋宇踏上了奔赴臨海市的溝通之路。「我在哲商小學掛職任教,教數學。」具有近15年教齡的陳秋宇第一次參加嘉臨人才溝通項目,「我發現臨海的老師更多地采用鼓勵式教育,經過各種獎賞機製激起學生學習愛好。在這裏,我學到了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。」
      
      嘉陵區經過「請進來、送出去」的方式,推進兩地校園、教師之間加強溝通互動,完成兩地教育優勢互補、協作共贏。2022-2023學年,嘉陵區遴派4名教師光臨海市的校園掛職任教,臨海市遴派3名教師到嘉陵區的校園支教。2023年以來,臨海市支教教師在嘉陵區展開專題訓練2次,訓練嘉陵區新入職教師、校園管理幹部以及小學語文、數學教師合計263人。「迄今為止,兩地結對共建校園10對,結對共建校園之間經過實地互訪、『互聯網+教育』、建立同學科教師微信群或QQ群等方式,完成教育教育資源的協作與同享。」嘉陵區教育科技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      
      嘉臨兩地堅持把人才溝通作為深化東西部協作、推進高質量展開的重要抓手,依照「按需遴派、對口安排」的原則,2022年互派黨政幹部4名、專業技術人才36名,互學互鑒教育醫療、鄉村建造等方面先進經驗;采納兩地訓練等方式,訓練鄉村復興幹部2期3953人次、專業技術人才9期1662人次。立異協作活動,展開「青春向南充」第二屆全國大學生鄉村復興構思大賽,打造賽事15個空間點位和4個文創點位。
      
      此外,兩地積極動員社會力氣參加東西部協作,展開各種形式的幫扶活動,深入展開「萬企興萬村」舉動。
      
      2023年,兩地將在前期幹部人才溝通協作的根底上,要點環繞教育、衛生、規劃、建造、旅遊、金融等領域,完善幹部人才溝通機製,進一步加大掛職互派、調查鍛煉、訓練培養力度,不斷促進兩地幹部人才溝通互動。
     
Copyright © 青海旅游网 www.qhhnta.com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