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主页 > 宣传促销
  • 嘉陵江的柔波永远荡漾在我们的心头
    时间:2023-06-08 05:29

      嘉陵江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支流,但它不僅僅是一條江,更是一座「英豪搖籃」、一條文化走廊。這篇文章從地輿、前史、人文等視點從頭解讀嘉陵江,為這個熟悉的名字註入更豐厚的內在。
      
      「一條大河波濤寬,風吹稻花香兩岸。我家就在岸上住,聽慣了哨公的號子,看慣了船上的白帆。」譚繼和、祁和暉老師告訴我,這首歌描繪的是嘉陵江。這是一條被嚴峻忽視和嚴峻低估的一條江。除了出世和成長在這裏的人,知道並深入了解這條江的人不多,但如果將其與「我國地輿之心」「九寨溝」「絲綢」「劍門關」「李白」「美人河」「武則天」「鄧小平」等聯系起來,你或許就不得不從頭審視和關註這條江了。
      
      一這是一條天生麗質、風華絕代、源源不絕、最具神州風味的母親河。
      
      嘉陵江源自「國際屋脊」青藏高原東沿昆侖山東南麓至秦巴山區一帶,跨過了我國地輿的二、三級臺階,流經陜甘川渝四省市,是長江最大的一條支流。和很多河流不同,其源有五:一源在陜西鳳縣,出秦嶺主峰太白山西北,稱古道河,鄰關中平原;一源在甘肅天水,出祁連山東南,稱西漢水,接麥積山南麓;一源在隴蜀接壤處,出郎木寺紅巖,稱白龍江,鄰「黃河榜首灣」;一源在四川松潘,出岷山主峰雪寶鼎,稱涪江,即「人世瑤池」黃龍;一源在川陜接壤的大巴山中,稱通江,匯州河、巴河而成渠江,「五源」自應「五行」。其骨幹呈北南向,是我國僅有一條垂直穿越南北地輿分界線(秦嶺--淮河)的大江大河(另一條是人工發掘的大運河),有「山分南北,水連華夏」之稱,既有南方的清秀,又有北方的雄渾,雄奇幽秀,無江能及。
      
      上遊區域雨量充沛,高山峽谷,森林茂盛,清流激湍,有最美的「童話國際」「夢幻仙境」九寨溝、黃龍,「熊貓原鄉」平武王朗、青川唐家河,「秦巴明珠、紅葉名勝」光霧山、「巖洞之鄉」諾水河等國際天然遺產、國際地質公園,和「梅花鹿之鄉」叠部、晚霞湖、官鵝溝、雲屏三峽、雞峰山、鳳縣通天河、紫柏山、鳳凰湖,略陽五龍洞大峽谷,寧強青木川,「百裏畫廊」巴山大峽谷、八臺山、曾家山、龍潭子(倉王峽)、鼓城山、空山天盆等30多個國家景色名勝區、天然保護區、森林公園。「國寶」大熊貓、金絲猴、羚牛、梅花鹿、紅腹雉雞,紅豆杉、珙桐、高山杜鵑、巴山水青岡等珍稀動植物休息、散布期間,美輪美奐,秀美無邊,極具穿越感。
      
      邊緣的景色最美,上遊的風景正在招引世人的眼球。最被忽視的是其間下流區域。
      
      「以逸待勞,文武之道」,凡事慢不得,也急不得,過直太沖,過曲則迂,順勢而為才是大道。(「吾儒養心,未嘗離卻事物,只順其天則天然,便是功夫」。)嘉陵江流出大山,流到四川盆地,便是其間下流區域。左側是方山丘陵,逶迤而來;右側是圓丘形丘陵,層巒疊嶂。山似龍行,起伏綿綿,奔來眼底;水似太極,清江中流,千回百轉。華鎣山、明月山、金城山、錦屏山、天宮院、運山寨、縉雲山、銅梁山、寶頂山、七曲山、竇團山等,「東邊日出西邊雨」「山不在高,有仙則靈」,常年水霧繚繞,飄飄欲仙,九龍捧聖,萬山來朝,是中華龍脈最有感覺的當地(往西為高山,往東是平原,皆不易感受);「耕者與樵者,收支畫屏中」,張天師、呂洞賓、袁天罡、李淳風、張三豐等「活神仙」接二連三,是傳統意義上「神仙寓居的當地」。國際著名奇跡帶「北緯30度」和「我國景象大道」318國道與幹流呈十字交叉,橫穿而過,可謂國際最美丘陵。嘉者,佳也,嘉陵之名實從此而來。
      
      嘉陵江水量極大,骨幹自陜西略陽,渠江自平昌,涪江自江油,幾乎全流域都可以行船,是我國古代通航路程最長的內河;同時水質絕佳,是我國最幹凈的內河。千年前,「詩聖」杜甫就說「嘉陵江色何所似?石黛碧玉相因依。」元稹也贊「千裏嘉陵江水色,含煙滯月碧於藍。」至今一年大多數時刻,在嘉陵江與川江交匯的重慶朝天門前涇渭分明,一半水碧,是嘉陵江水;一半水渾,是川江水。嘉陵江中下流僅國家濕地公園和水產種子資源保護區就達40余個,是我國濕地公園和水產保護最密集的區域之一。從青川白龍湖,廣元清風—明月峽,昭化「全國榜首太極」,蒼溪亭子口,閬中「嘉陵榜首江山」、金沙湖、構溪河,南部升鐘湖,蓬安「百牛渡江」,高坪風儀灣、「嘉陵榜首曲流」,武勝太極湖,遂寧觀音湖、聖蓮島,潼南富金壩,銅梁安居濕地,平昌白衣,合江三江匯流,北碚北溫泉、「嘉陵江小三峽」,珠聯璧合,構成我國內陸最長最靚麗的水上旅遊線。或許是因為「詩骨」陳子昂、「詩仙」李白等誕生於此,加之「詩聖」杜甫、「畫聖」吳道子「二聖」推重,白居易、劉禹錫、元稹、李商隱、蘇軾、陸遊、楊慎等歷代咱們競相慕名而來,遠超漓江、富春江、楠溪江等現代名聲顯赫的旅遊名江,是我國歷代大咖誦讀最多的一條江河。
      
      嘉陵江中遊尤美:凸岸壁立,危巖高聳;凹岸成灣,綠洲蒼蒼,九曲回腸,不急不慢,舒緩適度,最宜親水。河道不窄不寬,恰到好處,視野比高山峽谷宏闊,又不像長江中下流那樣看不清岸線,彎曲蜿蜒,移步換景,最宜打望。「嘉陵江上萬重山」「嘉陵江曲曲江池」「沙鷗翔集,錦鱗遊水,岸芷汀蘭,郁郁青青」「水皆縹碧,千丈見底,遊魚細石,直視無礙」「從流飄揚,恣意西東」,真正是「奇山異水,全國獨絕!」「水國中孤峰影子,似青螺浮鏡,雄劍插空,此江山天南榜首;煙霞外萬事忘機,但短笛吹雲,素琴彈月,這漁樵海內無雙」。
      
      再下流有南充高坪「嘉陵榜首曲流」,弧形近360度,「走路一袋煙,行船一整天」,可謂「全國奇跡」。然後三大骨幹在合江匯流,穿華鎣山余脈雲霧山、縉雲山、中梁山構成瀝濞峽、溫塘峽、觀音峽三峽,在重慶渝中區富麗轉身東進,在朝天門匯入長江。從前史來看,山城重慶是典型的嘉陵江城市,原市中區、江北、沙坪壩、北碚等主城區均依嘉陵江而建,嘉陵江古稱渝,重慶簡稱渝即源於此。
      
      嘉陵江水系呈扇形散布,像極了一棵參天大樹,牢牢紮根於長江幹流和「中華之心」上,疏枝散葉,根深葉茂。鋪開我國地圖,可以明晰的看見,嘉陵江流域連同被其奪源的漢江流域,正處於我國地輿的幾許之心上。嘉陵江的中幹只有1345公裏,但其流域面積卻逾16萬平方公裏,相當於一個半江蘇或一個廣東省那麽大,正哺育著4000多萬人口,是我國流域面積最大、哺育人口最多的內河。綜合最新田野考古、地質考古和史簡《竹書編年·大昊》《山海經》《補史記·三星本紀》等記載,宋代史學家羅泌在《路史》中考證的「太昊宓羲氏,母華胥,居於華胥之渚」「所都國有華胥之淵,蓋華胥居之而名,乃閬中渝水地也」,即「中華始母」華胥主要生活在嘉陵江中上遊所言非虛,否則,「教人們織網捕魚」「在沼澤履雷神印受孕」「生宓羲於天水」「生女媧於南池」「女媧補天」等故事的邏輯就說不過去。唐代杜甫專臨閬中調查,那時的南池還是一片湖澤,但南宋陸遊來時,已為沼澤,開始幹枯了。華胥女媧後若幹年後,咱們中華民族的又一位老媽媽——黃帝元妃嫘祖出世在這裏的鹽亭,她在這裏教人們栽桑養蠶、抽絲織布,是為絲綢之源。唐朝母儀全國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在嘉陵江上遊的廣元出世,然後「花木蘭」韓娥、才女黃娥、「巴山紅葉」尹清平、何林芝、王定國等很多美人、才女、奇女子在這裏出世、成長。「昭化美人多,重慶是個窩」,嘉陵江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母親河之一,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。母親的懷有總是那麽寬廣而溫暖,嘉陵江的柔波,永遠蕩漾在咱們的心頭。
     
Copyright © 青海旅游网 www.qhhnta.com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